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1-08-22 浏览次数 :600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058号建议的答复摘要中表示,自2017年以来,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337.54亿元,支持建设10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109个农业产业强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乡村产业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2020年,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支持范围,已从10个省份扩大到20个省份,每省保险标的或保险产品从2个增加到3个,保险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进一步加大。为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相关机构共为1.88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开展信用评定的农户达1.28亿户。
以下是答复摘要原文:
1
关于科学编制各级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规划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把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系统谋划,在遵循乡村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规划,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020年,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乡村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结构布局、政策措施。同时,通过会议部署和监测调度,督促指导各地农业农村部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2
关于强化农村公共产品体系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撑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持续改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指导各地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镇污水、农村供水等11个农业农村重点领域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项目,2020年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重点推进中西部地区(包括东北地区、河北省、海南省)157个项目县开展垃圾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联合财政部组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以奖补方式引导和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卫生厕所,2020年安排资金74亿元,在奖补资金分配中对中西部贫困地区予以倾斜支持。
二是推进乡村清洁能源建设。2019年,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构建就地收集原料、就地加工转化、就近消费利用的分布式清洁燃气生产消费体系。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并网装机2369万千瓦,生物天然气产能约1.3亿立方米/年,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规模约1800万吨,生物质液体燃料年利用规模约400万吨。
三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将智慧农业建设纳入“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自2017年起,累计安排中央投资26亿元,组织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围绕国家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和数字农业试点县等累计建设100个项目,示范带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应用。
3
关于以科技赋能引领现代乡村产业
近年来,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应用,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一是完善产学研用机制。着力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先后建立了优质奶业、棉花产业、东北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渔业装备等90多个联盟,认定联盟51个,树立20个标杆联盟。不断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322个高水平科研团队、298家高科技企业入驻南京、太谷、成都、广州、武汉等5个科创中心,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中下游有机衔接的协同协作格局。
二是促进产创融合。科技部积极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等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建设杨凌、黄河三角洲等4家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295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促进农业产创融合、科企融合。
三是加快成果推广转化。我部建设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组建成果评价专家库,制订交易规则,打造集展示、推介和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自2016年起,启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手机APP、互联网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吸引企业、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专家进入平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技术服务,推动实现科研专家、农技人员、农民的互联互通。2017年,我部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的意见》,为农业科技人员投身“三农”工作主战场,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支持。
4
关于优化财政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撑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项目覆盖广度,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持续开展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自2017年以来,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337.54亿元,支持建设10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109个农业产业强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乡村产业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
二是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通过财政科技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科研创新,加大基本运行经费、基本科研业务经费等对农业领域中央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农业科技企业和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等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及项目。2018年以来,累计投放农业科技贷款462.11亿元。
三是加快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会同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年)》,提出创新投入方式、打造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环境的具体措施。同时,会同中央农办等部门研究制定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意见,指导各地细化政策,强化对社会资本的服务和支持。
5
关于提升金融服务乡村产业的能力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优化乡村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工作方式,为发展乡村产业畅通金融渠道。
一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协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出台支农专项再贷款、生猪贷款贴息、降低担保费率等政策措施。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政策措施,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增加涉农投放,同时有序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截至目前,25个省(区)已成立省联社。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均成立乡村振兴金融部,对口服务乡村振兴。中央财政积极落实支持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2013―2020年,累计拨付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166.9亿元,支持超过3000家(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金融机构(网点)。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中国人民银行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牵头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展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等信贷业务。创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等,2020年至2021年3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5.3万亿元。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不断完善农户信息档案,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共为1.88亿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其中开展信用评定的农户达1.28亿户。
三是改进农业信担机制。2020年,我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积极推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发展。中国农业银行出台《种业行业信贷政策》,加大对种子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出“吕梁模式”,由地方政府建立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共管基金,撬动农发行5―10倍信贷资金投入。截至2020年末,“吕梁模式”已在山西等14省“落地”,建立29支基金,到位资金21.68亿元。
四是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范围。协调财政部将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支持范围从10个省份扩大到20个省份,将每省保险标的或保险产品从2个增加到3个,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险支持。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工作协调和政策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业农村部网站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